爱情中的美与真

—改编自《漫谈美与爱情的哲学意义》第四章

图9. “情人眼里出西施”。众人眼里的她经常是现实中的她,止于感官感知。情人眼里完美的她,众人看不见,包含表象背后深藏的美,超越感官感知,来自有情人的内心领会。

爱与美

这篇要谈谈对每个人都重要的美—爱情之美。我们的中华先哲们从不谈爱情,也极少谈美。比如《论语》没有爱情,只有一句涉及“美”,“君子成人之美”,翻译为“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其中的“美”背后并没有什么深刻思想。相对比,古希腊人从来重视美与爱情。柏拉图是世界上第一位系统讨论美与爱情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宏大,曾把美与很多哲学概念联系在一起,比如善、真理、德行、知识等。但他着墨最多、讨论最深刻的是美与爱情的关系。他认为美是爱情的终极目的,爱情是人追求美的过程。相关著作包括《会饮篇》(Symposium)和《斐德罗篇》(Phaedrus)。他不但开创美与爱的哲学先河,而且出手就是高峰。

柏拉图提出“爱情阶梯”(ladder of love)理论。按现代人观念,其具体内容稍显过时,为简明起见,这里不详细讨论。但其总体框架依然有效,是这里的重点。这个理论把爱分成多个层次,从低到高、由浅入深:

  1. 爱肉体之美。最初级的爱与美,属于现实世界。
  2. 爱对方的灵魂之美。专注一个人,进入抽象世界。
  3. 爱知识与规律之美。超越具体人,在抽象世界里深入。
  4. 爱纯美。这是柏拉图认为的、最高级的爱与美。纯美,就是真善美之中的美,是善的一种表现,位于抽象世界的顶部,仅次于善。

基督教哲学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理论。《圣经 哥林多前书》写道,“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段话讲出了关于爱的知识与规律,覆盖了“爱情阶梯”中的多个层次,尤其是第3、4条,充实了其内容。《圣经》还说神是爱。神的爱是忘我的爱,所以在基督教哲学中,爱不止于纯美,最高级的爱在于“忘我”。这相当于为“爱情阶梯”增加了更深刻的一条:

  • 5. 耶稣之爱,重点是“忘我”。

柏拉图生活在大约2400年前。古老的“爱情阶梯”理论经得住现代经验的测试吗?让我们以常见的、情窦初开的少年爱上女生为例,看看这个理论是否还站得住脚。在我经历过的、和我知道的例子里,虽然男生感情经常是模糊的,但他几乎总是从一开始就爱对方整个人,包括爱女生的外在长相与内在性格。男生会完全信任他爱慕的女生,主动维护女生,愿意为女生远离恶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甚至愿意为女生牺牲自己等。简单讲,男生对女生的感情在一开始就囊括“爱情阶梯”中所有5个层次。如在上图中,情人眼里完美的她,其中包含爱与美的多个层次。但这种爱情并不是非黑即白,可能有模糊区域;随时间变化,在每个层次上都可能摇摆、有进有退。这个观察结果与柏拉图的想法不同,更符合基督教思想。柏拉图强调爱与美中不同层次之间的严格逻辑关系与时间先后顺序,但基督教认为爱与美都是神的特点。神是人格化的、可以像人那样随场合变通,所以爱与美的不同层次之间不需要保持生硬的逻辑高低关系或时间先后顺序。

但这类观察也表明,古今哲学家们,包括柏拉图和康德,关于美与爱的核心观念和总体框架依然有效:

  1. 爱与美紧密相关。少年突然爱上少女,几乎总觉得女生最美、并且完美。爱与美如同孪生,很难分清楚彼此界限,其实是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美用来描述对方,爱则用来描述自己内心状态。
  2. 正如康德所说,男生觉得女生美,是不自主的判断。因此男生爱上女生,也是不自主的。人们常说“坠”入爱情,就是表达这种非自主性。
  3. 如柏拉图以为的,美确实客观存在,但美不在现实中。女生的美不由男生决定,不以男生意志为转移,所以是客观的,让男生无法自拔。“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爱她的男生觉得她那么美,其他人不觉得,说明女生的美中至少有一部分不在现实里。现实里的美,比如感官层次的好看,大家都看得到,并且看到的都一样。
  4. 爱与美确实分多个层次。如柏拉图所说,既在肉体层次、或现实世界里,又在抽象的彼岸世界里。也如康德所说,既包含理性、又包含感性。既需要底层的直觉,又需要高级的理性、对爱的崇拜等。

“对爱的崇拜”在爱情里至关重要。没有这种崇拜,人几乎不可能有爱情。我知道一些人,很早就在心里明确决定,自己是否真喜欢谁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婚恋一定要有助于自己前途、绝不可伤害自己前途。因为缺乏对爱的崇拜,他们要么从没真觉得谁美、从没真爱上谁。要么有过,但他们主动压制和割断,造成内心经验短暂。这样浅尝辄止,他们自我剥夺了深刻领会爱与美的机会。所以他们会问,“爱情到底是什么?我怎么从来没遇到过爱情?”

爱与真

真善美义爱是一体,存于彼岸世界。它们是统一的,互相之间不可分割,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现而已。柏拉图认为它们以固定的、机械的、逻辑的方式统一到善。基督教则认为它们都统一到人格化的神,是神的不同特点,或神表达自己的不同方式而已。

(Ex.14)    西方文明基本观念:真善美义爱是统一的。

这个信念有个推论,国人尤其难以接受。“真”只在彼岸世界、不在现实世界,表明彼岸世界才真实,现实世界不真实。现实只是彼岸世界的影子,现实的真实性来自彼岸世界。影子有时忠实反映本体,有时歪曲反映本体。只有当现实忠实反映彼岸世界时,现实才真实。否则现实就不真实、欺骗人。

(Ex.15)    彼岸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唯物主义认为,现实就是真实,二者是一回事。怎么可能抽象的彼岸世界比现实更真实呢?爱情中“情人眼里出西施”现象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感性理解这件事。对比“情人眼里的她”与“众人眼里的她”,前者存于彼岸世界,后者存于现实中。前者不但包含男生关于女生的现实感知,还包括对女生性格、内心想法等的深层认识。而后者一般只包含关于女生的现实感知。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全面,更忠实地反映她的全部,也就更真。阿奎那说,真就是人的头脑与对象事务相符(Ex.7),其中对象事务跨越整个世界,既包括现实、也包括彼岸世界。而女生的性格、内心想法等,就代表她在彼岸世界里的存在,是她的重要部分。

图10. 爱情中女生和她父母看待男生时的分歧。A是现实中的男生,女生与她父母都看到。B是女生看到的、男生将为她带来的前途,女生父母经常看不到。女生基于A构想B。B存在于女生头脑里,属于抽象世界,包括女生对男生本质的认识、对世界与爱情的认识、对爱情的信心等。B比A更全面反映男生,所以更真实。

换个角度,考察爱情中女生和她父母如何看待男生,可能更容易让大家理解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彼岸世界反而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世界更真实。我们这代男生年轻时都是穷小子,遇见过很多类似例子。女朋友与她父母对男生看法不同。她父母注重现实中的男生,因为这个版本看似真实可信。在他们眼里,男生初出茅庐、年轻无知、一无所有。女生当然也看到现实中的男生,但同时着眼于未来,看到男生的内心、品质等,就是他灵魂的方方面面,并对他有信心,相信他能为自己带来幸福,这是关于男生的另一个版本。如果你是这位幸运的男生,你会觉得哪个版本更接近真实的你?

如果你的女朋友爱你、且心智足够成熟,你当然觉得她比她父母更了解你,她心目中的你比她父母心目中的你更接近真实的你。人都有本质,包括人生信念、品格等。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属于物质世界,却经常恒久,更能代表人。而人的现实处境,比如出身阶层、工作职位、收入水平、衣着长相等,看似实在,却都是暂时的,会随时间流逝而改变,反而不那么代表人。

年轻时的一对恋人,男生看女生“情人眼里出西施”,但这个“西施”形象无从查证,几十年后大概双方都淡忘。而当年女生对男生的期许经常更实在,人到中老年后也容易核实是否兑现。所以每对中老年夫妻都可以回想一下当年妻子如何看丈夫,也许就理解了为什么抽象世界比现实世界更真实。

注释

  1. 骆远志,2018,爱情的简单道理,https://lyz.com/theory4love/
  2. 骆远志,2020,与无神论朋友漫谈基督教,https://lyz.com/chat-christianity/
  3. 骆远志,202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错了,https://lyz.com/sci_marx_god/
  4. 骆远志,2023,为什么人不应该信仰科学或逻辑,https://lyz.com/godel-incomplete/
  5. 骆远志,2023,基督之爱,https://lyz.com/charity/
  6. 骆远志,2024,从巴门尼德到康德—漫谈理性主义哲学,https://lyz.com/parmenides-kant/
  7. 骆远志,2024,六四35周年随想—谁真的爱自由? https://lyz.com/64-35years/
  8. 骆远志,2025,通俗解释彼岸世界与唯心主义,https://lyz.com/other-world/
  9. 杨振宁,2012,科学与佛教,佛弟子文库  http://fodizi.net/mingren/10838.html

2 Comments

Ray 2025年3月30日

As father of four kids, you definitely have many things to say. On top of your touch love story many years ago tested positively by 1989 june4 event.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your kids love story. Hopefully God lead they and guid their way through.

骆远志 2025年3月30日

Thank you for the very kind words.

发表回复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